回收的智能手机显示屏在清洗后会运至的液晶显示屏处置企业,进行处理;手机外壳等零部件通过人工拆解得到的塑料可以直接出售,或者机械粉碎后进入再生塑料生产流程,进行塑料造粒,制作EPC托盘等木塑复合材料制品;电路板则需要将上面连接的电子元器件进行拆卸。锂电池通过机械拆解能得到塑料或金属外壳、锂电池芯等。通过高温加热分解废旧智能手机中的塑料、橡胶等有机物的常规热解,以及利用微波加热使塑料、橡胶等非金属组分分离的微波热解等。回收和精炼提纯是继预处理之后的两个阶段。回收主要是将稀贵金属进行提取富集;精炼提纯是从回收的贵金属浸出液中得到纯度较高的稀贵金属。回收阶段使用到的技术有很多类型。如火法冶金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冶金炉高温加热剥离非金属物质,对金属铜、金、银、钯等的回收率非常高。湿法冶金技术是将材料与水溶液或其他液体接触,通过化学反应来提取金属。利用这种技术回收的金、银等贵金属品位高、回收率也高。传统的回收技术工艺简单,操作快捷,但缺点也很明显。以火法冶金技术为例,回收的金属杂质多,在提炼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还会产生二氧化碳、烟雾、固体颗粒以及有毒有害气体。研究人员致力于发展一种通过微生物的催化氧化作用来提取稀贵金属的生物冶金回收技术,该技术具有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等优点。超临界流体回收稀贵金属技术目前也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未来可能会作为一种辅助回收技术。这些新技术发展前景广阔,但当下尚不成熟,距离大规模工业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产业化发展还需形成规范,不菲的利润驱动着手机回收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张贺然介绍,我国废旧智能手机回收利用已经自发形成了回收、翻新、拆解、元器件再使用、提炼贵金属等完整的产业链。
我国废旧手机的处理方式,手机在“退休”后,一共有三种去向:
1.长时间闲置在居民家中。很多手机在“退休”后既不能为原先的主人服务,又没有好的回收渠道,只好闲置。闲置手机如果不能及时回收处理,久而久之会废弃,变成无法使用的“电子垃圾”。
2.被当作其他垃圾进行处理。一部分废旧手机被混进普通垃圾中,或被丢弃,或被焚烧,其释放出的大量有害物质,对环境危害。
3.通过的回收渠道进行回收。回收来的废旧手机主要有两种利用方式:一种是二手手机,一些比较新的、比较新潮的手机,收购后,经过清洁、抛光、美容或者维修后,以二手手机的形式销售;一种是完全报废的手机,成批发送到拆解厂进行拆解,用于提取电路板里的贵金属。小伙伴们在换手机前,一定要将旧手机内的重要照片、文档等进行备份,再进行删除。可以多次存取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或者大型文件(如电影、没用的图片等),将手机的储存空间占满。删除手机联系人、信息等,处理旧手机时一定要删除手机通讯录里的联系人,在删除之前,一定要记得备份哦,同时还要记得删除短信等内容,避免个人信息的泄露。数据销毁很必要,给手机安装一个清理软件,进行全盘清理,或到正规的手机回收机构或维修中心,请人士对手机数据进行销毁。如果手机有储存卡,尽量将隐私类文件放在储存卡里,换手机时只要将存储卡取出,插入新手机即可。
电子产品回收市场鱼龙混杂。以旧手机回收为例,有的用户通过手机厂商,有的选择回收平台,还有的则直接交给路边小摊处理。“很多回收机构缺乏技术人员和操作规范,虽然删除了手机上的信息,但方法简单、标准不一,并没有删干净。”何延哲指出,整个行业目前缺乏对数据清理效果的评价体系,即数据清理是否得到认证机构的检测和监督、是否达到个人信息保护的要求。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围绕人们普遍关心的数据安全进行了积极部署和安排,明确提出要保障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回收利用全过程的个人隐私信息安全。今年6月,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规范(征求意见稿)》,对个人信息保护作出具体规范:回收废旧手机、电脑等涉及个人隐私的电子产品时,经营者应当面清理用户个人信息,维护客户隐私权,且不得向第三方透露客户相关信息。“征求意见稿中的该规定具有积极意义,直接回应了百姓关切。”李帅说,将保护用户隐私信息的责任赋予回收涉及个人隐私电子产品的经营者,换句话说,如果相关回收机构未按规定操作,用户有权要求其当面删除其中的个人信息。赛迪智库网络安全研究所工程师周鸣爱也表达了对该规定的支持,认为个人信息和隐私权保护得到进一步重视,北京市发布的电子产品回收规范征求意见稿将产生示范效应,有助于督促电子产品回收行业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将废弃电子产品回收列入信息保护范畴。